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20221116日揭牌成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三方共建,挂靠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是中国科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主阵地,也是“科大新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约共建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日常运行委托安徽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科大公共卫生研究院共同负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31个学院(学部),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学校于1958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我党亲手创办的红色大学,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是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践行“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发展理念,由安徽省、国家卫健委、中科院三方共建而成,于20171223日揭牌成立,现包括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以及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和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生物医学科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负责或参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4个研究部(分子与细胞生物物理、神经环路与脑认知、分子医学、Bio-X交叉科学)的建设,同时作为依托单位建有结构生物学、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脑功能和脑疾病、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分子医学、细胞动力学和化学、生物医学与健康、衰老生物医学、血细胞研究及应用9个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安徽省医药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大公共卫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和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以生物医学科学学科群为核心,以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医学应用研究为两翼,通过紧密衔接科学技术前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推动“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近5年来,到账科研经费(除去外拨)超过6.7亿元,技术转让费总额超过3.2亿元。以唯一单位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82019年连续获得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2019Cell全年9项最佳成果。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成立于 1956 12 月,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针对国家生命健康和生物安全领域重大需求,研究所依托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着力阐明高致病病毒相关前沿科学问题,开展防控技术和产品研发,系统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反应能力。研究所将努力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病毒学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关键科技支撑力量。

武汉病毒所建有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于201811月批复筹建。科研布局上设有抗病毒研究中心、分子病毒研究中心、分析微生物学与纳米生物研究中心、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研究中心和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拥有我国首个投入正式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科技部及财政部指定的“国家病毒资源库”、卫健委指定的“国家级保藏中心”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武汉大学共建)、中--法无脊椎动物病毒学联合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HIV初筛实验室、湖北省病毒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技术平台。创建了具有现代化展示手段的我国唯一的“中国病毒标本馆”,是第一批“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由武汉病毒所主办的英文期刊 Virologica Sinica SCIPubMed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最新影响因子6.947

同时,武汉病毒所还是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管理系统设有综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计划处、财务处和研究生处等六个职能部门。支撑系统设有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病毒学(英)》期刊编辑部等技术支撑部门。武汉病毒所现设有生物学、基础医学2个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与医药5个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在学研究生300余人。武汉病毒所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现有在职职工近300人,“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科院“特聘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

武汉病毒所将秉承“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所风,在宁静、优美、和谐的科研环境中创造祖国科技事业的辉煌,努力为我国病毒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金银潭医院),原为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武汉市传染病医院,由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原武汉市结核病医院、原武汉市第二结核病医院整合组成。医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26年建成的梅神父医院。202212月份获批湖北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主要承担湖北省和武汉市传染病及重大疫情的防控任务并开展综合医疗服务,正以“国内一流研究型传染病医院”为目标,加速打造全国领先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院占地面积 277 亩,编制床位900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740人,正高24人、副高80人。其中卫技人员685人,占92.3%。中国医师奖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武汉黄鹤英才2人,武汉英才1人,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19人、各学会主任委员2人,各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3人,各学会委员以上职务人员5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博研究生导师11人。

2021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中,我院结核病学(10名)在中国医院排名中跻身前十。传染病学(25名)、呼吸病学(40名)、胸外科学(49名)名列榜单前五十名,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在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中,结核病学全国第十一,位居湖北榜首。

医院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感染性疾病科),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个(呼吸内科),省级重点专科3个(感染性疾病、呼吸内科、重症医学),市级重点专科(感染性疾病、重症医学,呼吸内科、儿科、消化内科)和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1个,是湖北省医院协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是湖北省传染病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是全球艾滋病基金中国项目核心临床基地、全球耐多药结核病治疗项目中国的领军医院。

医院现已建成五大平台,包括:国家示范性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GCP)、转化医学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感染性疾病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共建),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传染性疾病诊治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医院正同步开展补短板项目建设,新建科研大楼和应急病房楼,高质量推进武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在原安徽省卫生防疫站(19534月建站)的基础上,于2003年调整组建的全省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隶属于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挂牌安徽省健康教育所和安徽省公共卫生研究院。中心承担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管理与服务职能,主要包括: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卫生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疫苗临床试验评价等。

中心内设24个科室,编制373人,截至20231月底,在职职工314人,离退休人员21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1人,其中高级职称86人,本科以上学历占业务人员总数的91.07%。中心拥有全省第一家生物安全三级(BLS-3)实验室,具有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7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资格。拥有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毒理学实验室、消毒洁净实验室、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碘缺乏病实验室、麻疹、脊灰实验室。中心各类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认可的检验检测项目1394个,通过CMA认证认可的检验检测项目1348个。中心搭建有三大科研合作平台,分别为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中心共建的“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中心与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的“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以及与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中心还是“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安徽基地”、“安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基地”、“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安徽省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传染病病原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是安徽省“十三五”医疗卫生重点实验室/重点专科;现场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艾滋病病毒分子与免疫学中心实验室是安徽省“十四五”医疗卫生重点实验室/重点专科。已建成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安徽)。

中心文明创建硕果累累,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等各类荣誉70余项。中心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三八红旗手、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劳模、安徽省优秀援疆干部、安徽省双百优医生、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安徽好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个人、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个人、安徽省巾帼岗位标兵、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省直机关道德模范、合肥好人、合肥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典型人物。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43号公共卫生研究院
Email: iphs@ustc.edu.cn
电 话:0551-63603326

微信公众号